在現代社會,對產婦生理與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產後女性面臨著身心的巨大變化,不僅需要時間來恢復體力,還需要關注情緒與心理狀態的調整。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民俗「坐月子」的觀念隨著時代演變,已融入現代醫療體系,成為各大中醫院所產後調理的重要一環。其中,「產後方」專為產婦設計,涵蓋了三個調理階段,旨在幫助其順利度過恢復期。接下來,本文將針對四種產後方的組成、功效和正確使用方式,進行詳細說明。
產後調理的三個階段
在產後調理的第一階段,首要目的是化瘀生血。透過活血化瘀、溫經止痛的藥材,促進子宮收縮,幫助排除惡露並緩解傷口疼痛。此外,還會搭配理氣健脾、通經活絡的藥材,以促進乳汁分泌,進一步幫助哺乳。
進入第二階段,重點在於補氣養血、健脾益氣。這一階段的調理主要使用補養氣血的藥材,以加速產婦體力恢復、修復子宮,並確保母乳充足。同時,針對產後可能出現的水腫、頻尿、白帶增多等現象,會加入健脾利濕的藥材,以調節水分代謝,改善這些不適症狀。
第三階段是關鍵期,因為懷孕和生產過程中大量消耗了腎氣與腎精,若未妥善調理,產婦容易面臨掉髮、腰酸背痛等問題。因此,這一階段應選用補氣養血、強筋健骨的藥材,預防上述症狀,並有助於延緩老化,維持年輕的體態與健康。
產後一方
【處方組成】
生化湯加減。
【功效作用】
去瘀生新,排除惡露,促進子宮收縮,緩解疼痛。
【服用方法】
一天一帖。
剖腹生產:產後7天起服用。
自然生產:產後3天起服用。
【煎煮方式】
將藥材放入電鍋,內鍋3碗水(切記不能加酒),外鍋1杯水,燉好後再悶半小時,過濾取藥汁。分三等份,三餐飯後溫服。
產後二方
【處方組成】
八珍湯加減。
【功效作用】
益氣補血,修復子宮內膜,促進乳汁分泌,恢復元氣。
【服用方法】
二天一帖。
服完產後一方開始服用,與產後三方交替服用。
【煎煮方式】
將藥材及尾椎骨或半隻烏骨雞,一起放入電鍋,內鍋5至6碗水、少許酒(水酒比例為3:1),外鍋1至2杯水,燉好後再悶1小時,加入調味料。
產後三方
【處方組成】
四神湯加減。
【功效作用】
利水滲濕,調整身體水液代謝,預防水腫、頻尿、白帶增多。
【服用方法】
二天一帖。
與產後二方交替服用。
【煎煮方式】
將豬肚、豬小腸、豬小肚、粉腸、排骨(任一種)放入電鍋,內鍋5至6碗水、少許酒(水酒比例為3:1),外鍋1杯水,燉至七分熟後,再將藥材放入,一起燉至全熟。
產後四方
【處方組成】
十全大補湯加減。
【功效作用】
補腎顧髮,強壯筋骨,預防掉髮、腰酸背痛、骨質疏鬆。
【服用方法】
四天一帖。
【煎煮方式】
頭煎:將藥材放入電鍋,內鍋8至10碗水、2碗酒,外鍋1杯水,燉好後再悶半小時,過濾取藥汁。
尾煎:將藥材放入電鍋,內鍋6至8碗水、1碗酒,外鍋1杯水,燉好後再悶半小時,過濾取藥汁。
頭、尾煎連續煎煮完成後,將藥汁與螃蟹、腰仔、雞肉或魚類(如鰻魚、鱔魚、鱸魚)等食材任意選擇搭配煮熟即可。
若選擇海產時,需另加生薑兩片。
產後膳食原則與禁忌
- 忌生冷、寒涼食物:如冰品、飲料、梨子、柚子、葡萄柚、西瓜、椰子、橘子、番茄、蓮霧、綠豆、蓮藕、黃瓜、苦瓜、絲瓜、冬瓜、大白菜、茄子、豆腐、蛤蜊。
- 忌烤、油炸、辣、刺激性食物:如醃製品、咖啡、辣咖哩、沙茶醬、辣椒。
- 少食酸性食物:如酸梅、醋、檸檬。
- 少油少鹽,食物以清淡為主。
- 食物一定要煮熟,即使適宜的水果,也不宜食用過多。
- 食物一定要溫熱食用。
- 產後七天內,禁食麻油、酒煮食物,料理去腥使用生薑,勿用老薑。傷口未恢復前不可食用蝦子、紅蟳。
- 產後七天傷口仍發炎或惡露未淨,禁食麻油、酒煮食物。
- 產後惡露未淨,禁食人參。
- 坐月子期間不能節食,以免攝取營養不均衡,也不能偏食,不要過食肉類,而忽略了蔬菜類及纖維質,以防產後便秘。
總結
產後調理對於女性身心的恢復至關重要,無論是在現代醫療體系還是傳統中醫理念中,都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本文提到的四種產後方,從初期的化瘀生血、促進子宮收縮,到中後期的補氣養血、健脾利濕、補腎強筋,這些方劑都是針對產婦在不同階段可能面臨的問題,進行全方位的調理。這不僅有助於女性在身體上的迅速康復,還有助於情緒的平穩和心理狀態的調適。
然而,每位產婦的體質和生產過程有所不同,因此並非所有人都適合相同的調理方案。中醫強調辨證論治,針對不同的體質和症狀進行個性化的調理才是關鍵,這一點在產後調理中尤為重要。產後方的使用,也應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根據產婦的具體狀況調整用藥、劑量以及服用時間,以達到最佳效果。
1 則評論
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