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首烏功效之謎

中藥不中藥
首次發布於: 最後更新於:

何首烏最早出現在一篇名為《何首烏錄》的傳記裡,其中紀載「交藤味甘,溫無毒,主五痔腰腹中宿疾冷氣,長筋益精,令人多子能食,益氣力,長膚延年。」後世醫家多據此認為何首烏具有補肝腎的功效。

然而,聰明的你看出問題了嗎?補肝腎烏鬚髮的名藥,功效最早的出處居然不是本草典籍,而是一篇傳記!

何首烏之本草考察

最早收錄何首烏的本草書籍是已亡佚的《日華子本草》,其描述何首烏的功效「久服令人有子,治腹臟宿疾,一切冷氣及腸風。」完全就是抄《何首烏錄》。然而下一本記載何首烏的《開寶本草》卻有截然不同的觀點,認為何首烏「主瘰癧,消癰腫,療頭面風瘡,五痔,止心痛,益血氣,鬢,悅顏色,亦治婦人產後及帶下諸疾。」雖然保留了補肝腎的功效,但更強調其散結消癰的主要作用。從此之後,何首烏的功效之爭正式拉開序幕。

《本草綱目》說:「此物氣溫味苦澀,苦補腎,溫補肝,能收斂精氣,所以能養血益肝,固精益腎,健筋骨,烏髮,為滋補良藥,不寒不燥,功在地黃、天門冬諸藥之上。」

《本草匯言》說:「前人稱為補精益血,種嗣延年,又不可盡信其說。但觀《開寶》方所云,治瘰癧,消癰腫,滅五痔,去頭面熱瘡,蘇腿足軟風,其作用非補益可知矣。」

《本經逢原》說:「生則性兼發散,主寒熱瘧,及癰疽背瘡皆用之。」

《本草求真》說:「首烏入通於肝,為陰中之陽藥,故專入肝經以為益血祛風之用,其兼補腎者,亦因補肝而兼及也。」

《本草經讀》說:「試問澀滯如首烏,何以能滋?苦劣如首烏,何以能補?今之醫輩,竟奉為補藥上品者,蓋惑於李時珍《綱目》不寒不燥,功居於地黃之上之說也。」

《本草正義》說:「專入肝腎,補養真陰,且味固甚厚,稍兼苦澀,性則溫和,皆與下焦封藏之理符合,故能填益精氣,具有陰陽平秘作用。」

何首烏補益功效之源

歷代醫家唇槍舌劍地爭論,比八點檔還要精彩。此時,讀者不禁要問:何首烏真的具有補肝腎的功效嗎?它烏髮的傳說,難道是流傳了好幾世紀的騙局?就讓我們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來深入探討這個話題吧!

眾所皆知,中藥存在著許多混用品,其中何首烏常見的混用品就多達四種。若針對何首烏的正品及混用品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它們的基原主要分為蓼科和薯蕷科二種。然而神奇的是,除了正品何首烏有養血滋陰的補益效果外,其餘混用品通通都是清熱解毒、涼血活血之類的功效。從藥用植物學的觀點來說,基原相近的藥材,其含有的成分應相似,故功效也就會相去不遠。除非是特殊例外,否則何首烏的補益功效從基原的角度來看,似乎難以成立。

藥材名稱基原異名功效
何首烏蓼科植物何首烏 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塊根首烏,山精,地精養血滋陰,潤腸通便,截瘧解毒
紅藥子蓼科植物毛膠蓼 Polygonum cillinerve (Nakai) Ohwi的塊根紅藥,黃藥子清熱解毒,涼血活血
蕎麥七蓼科植物翼蓼 Pteroxygonum giraldii Damm. et Diels的塊根紅藥子,白藥子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除濕止痛
黃藥子薯蕷科植物黃獨 Dioscorea bulbifera L.的塊莖黃藥,紅藥子散結消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薯茛薯蕷科植物薯茛 Dioscorea cirrhosa Lour.的塊莖紅藥子活血止血,理氣止痛,清熱解毒

所以中醫都用錯何首烏了嗎?這倒也未必。現在大家用的都是炮製後的何首烏,而何首烏的炮製方法是用黑豆汁九蒸九曬,經過黑豆汁蒸曬後的首烏,或許就有了補益的作用。黑豆含豐富的植物性蛋白質,本身具有高營養價值及多重藥理作用。用傳統中醫理論來說,就是具有補腎益陰、健脾利濕之效。因此,何首烏是否具有補肝腎的功效,也就顯而易見了。

總結

故事到此看似已有了圓滿的結局,但真的是如此嗎?如果何首烏本身並無補益的作用,是靠黑豆汁炮製後才具有,那為何不直接使用黑豆就好呢?如今一提到烏髮,第一個想到的便是首烏,用的方劑便是七寶美髯丹,這真的好嗎?何首烏跟大黃一樣具有瀉下作用,且還有潛在的肝毒性,近代各國皆陸續有使用何首烏造成肝損傷的案例發生。這樣的藥材真的如李時珍所言「為滋補良藥」嗎?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藥效與毒性往往只有一線之隔,慎重選擇、謹慎服用,方能真正達到治療疾病、促進健康的目標。

相關文章

發表評論

* 使用此表格即表示您同意本網站存儲和處理您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