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藥是什麼?

中藥不中藥
首次發布於: 最後更新於:

在現代醫學尚未誕生的年代,人們依賴自然界中的植物、動物與礦物來治療各種疾病。其中,植物被廣泛運用,逐漸形成今天我們俗稱的「草藥」。本文將簡述台灣草藥的歷史淵源,探討草藥的定義與療效,並對其當前的優勢與困境進行分析與總結。

草藥源流

早期的台灣,各種疾病與瘟疫肆虐,但醫療資源卻極其匱乏,合格的中醫師稀少,而西醫與西藥尚未傳入。在這樣的情況下,生病的人們往往只能前往當地公廟求取藥籤,或是直接到青草藥鋪抓草藥來治療。這些青草藥鋪的配方與藥材處理方式,主要依賴民間經驗口耳相傳。而掌握這些知識與技藝的草藥專家,被稱作「草藥仙」、「赤腳仙」或「郎中」。隨著時間推移,寺廟附近逐漸形成了俗稱「青草街」的草藥集散地。

目前,全台知名的青草街有三處。北部的臺北萬華青草巷規模最大,草藥種類齊全,無論是乾品還是鮮品應有盡有;中部的臺中成功路青草街以乾品為主,店家數量較少,多由同一位老闆經營;南部的高雄三鳳宮青草街則因為當地是草藥產地,自然成為新鮮草藥的集散中心。除此之外,這些青草藥鋪不僅販售草藥,還會熬煮青草茶及製作青草膏等草藥加工品。然而,隨著台灣醫療資源的逐漸完善,青草街的繁華景象如今也在逐步淡去。

草藥定義

廣義而言,草藥為「含有某種有效成分,具生理、生化活性或改變病理現象的作用,可供藥用、治療疾病之植物。」然而,這樣的定義也會涵蓋植物類中藥,若要將民間草藥與官方性質的中藥加以區分,則草藥可定義為「針對單一疾病或症狀具局部療效,且僅憑經驗於特定地區傳承者。」

由於有些草藥本身就是中藥的原植物,再加上中醫有時也會使用草藥來治療病患,這使得人們容易將中藥與草藥混為一談。然而,實際上中藥與草藥的定義截然不同。儘管它們之間確實存在交集,但在實際運用時,仍應加以區分。關於中藥與草藥的詳細區別與定義,請參考中藥和草藥的差異

草藥功效

台灣地處熱帶與亞熱帶交界,本土產的青草藥主要具有清熱解毒、利水除濕的功效,適應症包括感冒吐瀉、各種炎症、癰瘡腫毒、跌打損傷等。民間常用來治療感冒頭痛、咳嗽、上吐下瀉、肌肉痠痛的草藥有毛冬青、鳳尾草、萬點金、鴨兒芹、雞屎藤、七層塔、紅骨蛇、狗肝菜等。詳細介紹請參考感冒常用草藥。而治療跌打損傷的草藥則有雙面刺、黃金桂、秤飯藤、一條根、白馬屎、烏芙蓉、含殼草、冇骨消等,詳細介紹請參考骨傷常用草藥。此外,隨著癌症患者的增加,抗癌草藥的研究與應用日益發展,現今常用於治療癌症的草藥有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八角蓮、白毛藤、丁豎杇、山芙蓉、天葵子、龍葵等,詳細介紹請參考癌症常用草藥。除了上述功效,有些草藥還能用於轉骨、調經、壯陽、保肝,甚至治療三高等慢性疾病。

草藥優勢

根據草藥的定義可知,草藥屬於區域性的民間用藥,因此在可近性與便利性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試想當你在爬山時突然感到身體不適,這時隨手可得的草藥便成了最佳救急選擇。不僅如此,草藥的功效通常與特定症狀或疾病相對應,應用簡單,不需要複雜的藥理知識,任何人都能依照症狀施用相應的草藥。

從宏觀角度來看,草藥屬於本土藥材,與進口藥材相比,供應穩定性更高,不易出現斷貨問題,價格也更為親民實惠。更重要的是,在新藥開發方面,草藥的使用可以顯著縮短研發時程並降低成本。草藥新藥的開發時間約為3至5年,成本僅需300至500萬美元;而西藥新藥的研發時間則通常需要約10年,成本更高達5億美元。綜上所述,草藥不僅具有應用上的便利與成本優勢,還有著極大的潛力可供新藥開發。透過發揚與研究本土草藥,或許我們能從中發掘更多的醫療寶藏。

草藥困境

草藥面臨的最大困境在於安全性問題,這可細分為因同名異物引發的誤用與過高劑量帶來的毒性危險。許多草藥有著相同的別名,例如「海芙蓉」在台灣市面上就包括藍雪科植物藍花磯松、藜科植物馬氏濱藜、以及菊科植物芙蓉菊(蘄艾)三種。有些誤混用品的功效相似,但有些則可能具有不同適應症,有些甚至含有劇毒。使用者往往無法確定自己所服用的草藥是否與來源訊息中的草藥為同一品種,從而引發誤食中毒的風險。

此外,草藥的劑量問題也令人擔憂。由於其功效多為口耳相傳,民眾雖然知道某草藥可治療某些疾病,卻不清楚應使用的劑量及服用時長。藥與毒常為一線之隔,正如俗諺所說:「吃少顧肝,吃多顧山。」草藥在適當劑量下確實能改善健康,但過量或長期服用則可能引發不良反應,甚至危及生命。

隨著現代醫療的普及,民眾獲取醫療資源的難度大幅降低,草藥曾有的可近性與便利性優勢正逐漸消失。過去,醫療資源匱乏,老一輩人在小病時更傾向自行服用草藥;而如今,醫療服務便捷且普及,年輕一代更傾向於直接尋求現代醫學治療,這導致草藥的邊緣化問題日益嚴重。

總結

藥物的使用攸關人命,具有高度的專業性。正如西藥根據安全性分為處方藥、指示藥和成藥三級,草藥也應區分其功效的強弱與安全性。然而,目前的法規並未將草藥視為藥物,導致任何人都可以隨意販售與購買,這在用藥安全上形成了極大的漏洞,最終使用者需自行承擔後果。

早期先民自行服用草藥,是在當時醫療資源匱乏的無奈之舉。但在現今醫療發達的環境下,筆者強烈建議,使用草藥前應諮詢專業醫療人員,或從合格的草藥供應商處購買。尤其針對保健強身、慢性疾病或癌症的草藥,因需要長期服用,更應謹慎對待,切勿道聽塗說,輕率使用。

草藥如同天然的礦石,內含豐富的療效寶藏,但也混雜著許多潛在的危險。在現代,草藥面臨的挑戰是多重的,既存在安全性的問題,又面臨醫療普及帶來的邊緣化壓力。即便如此,草藥仍是傳統醫學的重要一環,擁有無可取代的價值。未來,如何在保證使用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利用草藥,並結合現代科學進行驗證與推廣,將是草藥能否重新嶄露頭角的關鍵。這一過程不僅關乎草藥的未來,更關乎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之間的和諧共存與進步。

相關文章

發表評論

* 使用此表格即表示您同意本網站存儲和處理您的資料。